44%乳癌病患忍痛抗癌 醫:止痛治療品質佳

44%乳癌患忍痛抗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中心資料顯示,乳癌是十大癌症中  5年存活率為最高的癌症,面對治療的過程中,疼痛所帶來的傷害不容忽視。但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調查發現,癌友忍受疼痛比例卻比求醫高。
 國外研究發現,有  25%癌末患者在人生的終點仍伴隨著痛苦,可說是含痛而終;在台灣,也有  44%的乳癌患者選擇忍痛抗癌勝於求醫。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表示,  8月針對  807名乳癌病友進行「乳癌病友疼痛問題」調查,發現治療期間有  88%病友疼痛,過半為中度以上疼痛;重度疼痛的病友中,僅  36%接受治療。
   47歲林姓女子  4年前確診罹患乳癌第  3期,手術後由於淋巴有多處癌細胞蔓延,開始化療之路,也嘗到治療痛苦,她表示,打完針劑後,晚上回家感覺手腳末梢神經有刺痛感,像是有人拿著針不斷戳 指縫,彷彿滿清十大酷刑的「插針」一樣疼痛。但她仍忍痛  8小時才治療。
 她說,第一次治療後的疼痛發生在晚上,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所以選擇先忍耐,想盡辦法要與它和平相處,就這樣咬牙苦撐  8小時後,發現沒有減弱,整整熬了一個晚上,「直到天亮掛急診進行嗎啡治療的那一刻,我才獲得解脫」。
 一般提到疼痛治療,很容易聯想到是末期或安寧緩和治療,林葳婕表示,調查發現,無論零到  3期或是  4期患者,在治療前、治療期間和治療後,曾有中度以上疼痛的受訪者比例都在  5成以上,顯見疼痛問題在乳癌「一開始發生時」就應該被正視和面對。
 林姓女子說,經歷過一次的疼痛後,她就知道那種痛沒辦法忍,第二次再出現時她就馬上到醫院治療,醫生也開立口服止痛藥備用,讓她在完成  3次化療到現在治療結束,不再受疼痛所苦。她鼓勵癌友把「痛」說出口,才是真勇敢。

 

疼痛也是病 應評估治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疼痛已被  WHO列為第五生命徵象,醫師提醒,不應該把疼痛當成癌症治療副作用或末期才出現的問題,應該如同癌症一樣當成是疾病,一旦疼痛,就應該立即讓醫生評估原因,加以治療。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瑞坤強調,國外研究發現,有  1/4的癌末患者,在人生的終點仍伴隨著痛苦。
 乳癌引起疼痛常見原因,謝瑞坤表示,可能是組織浸潤、神經壓迫、器官阻塞或骨轉移等,尤其部分乳癌患者手術後會有淋巴水腫現象(俗稱大象手),也是常見的疼痛問題。
 由於每個人的治療狀況和方式不同,疼痛也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時間或期間,因此,謝瑞坤表示,不是到第  4期才會有疼痛產生,或第  4期的疼痛才應該治療,而是一旦疼痛,就應該立即讓醫生評估原因,加以治療。
  以國內對於癌末的安寧照護推動已有一段時間,第  4期的患者想到和時間競爭,一刻都不願再疼痛,因此疼痛治療意願也較高;反觀零到  3期的患者,更應該在治療中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才有持續治療的動力,也不應該把疼痛當成副作用或是末期才出現的問題,應該如同癌症一樣當成是疾病治療。
 謝瑞坤表示,疼痛已被  WHO列入與呼吸、脈搏、體溫、血壓後的第五生命徵象,免於疼痛恐懼,接受疼痛治療是人類醫療的基本權利。
  台灣疼痛醫學會常務理事謝宜哲也表示,癌症疼痛治療依據  WHO疼痛處方手冊原則,應以口服藥為優先,以利劑量的調整;針對中重度以上癌症疼痛,鴉片類藥物為主要且最有效的藥物,在正確用藥指示下,上癮率僅  0.03%,幾乎沒有上癮問題,而嗎啡治療可使用短、長效相同成分的藥物,避免藥物劑量換算問題。

 

乳癌病友 忍痛多於求醫

根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針對807位病友進行「乳癌病友疼痛問題」調查,發現在治療期高達8成(88%)不分癌症期別的病友經歷疼痛,其中超過6成是中度以上疼痛;在治療期前就經歷疼痛超過4成(41%),其中半數以上是中度疼痛;治療後疼痛也高達7成(76%)。

抗癌路上必須要有堅強意志與病痛搏鬥,有時候疼痛比死亡更可怕,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表示,,在調查中選擇忍痛(42%)的病友還多於尋求醫師協助(40%),顯示目前抗癌的疼痛控制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癌症疼痛不僅只發生在末期(第四期)癌症患者身上。4年前確診罹患乳癌第三期、今年47歲的林小姐表示,在打完針劑後,晚上回家開始感覺到手腳末稍神經有刺痛感,那個痛像是有人拿著針不斷的戳指縫,彷彿滿清十大酷刑的「插針」一樣疼痛。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謝瑞坤強調,乳癌引起疼痛常見原因可能是組織浸潤、神經壓迫、器官阻塞或骨轉移…等,特別是部份乳癌患者在手術 後會有淋巴水腫現象(俗稱大象手),也是常見的疼痛問題;但由於每個人的治療狀況和方式不同,疼痛也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時間或期間,因此不是到第四期才會有 疼痛產生,或是第四期的疼痛才應該被治療,而是一旦疼痛發生,就應該立即讓醫生評估原因,加以治療。

國外研究發現,有1/4的癌末患者,在人生的終點仍伴隨著痛苦,且疼痛已被WHO列為第五生命徵象,國內對於癌末的安寧照護推動已有一段時間,第四 期的患者想到和時間競爭,一刻都不願再疼痛,因此疼痛治療意願也較高;反觀零到三期的患者,更應該在治療中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才有持續治療的動力,也不應 該把疼痛當成副作用或是末期才出現的問題,應該如同癌症一樣當成是疾病,得到良好及正確的治療。

台灣疼痛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兼疼痛科主任謝宜哲醫師表示,癌症疼痛不能當成副作用忍耐或忽略,應仔細評估後透過藥物正確治療。而 癌症疼痛治療依據WHO疼痛處方手冊原則,應以口服藥為優先,以利劑量調整;針對中重度以上癌症疼痛,鴉片類藥物為主要且最有效的藥物,在正確用藥指示 下,患者不需擔心上癮問題,使用短、長效相同成份的藥物,避免藥物劑量換算問題。

 

再痛也要治! 乳癌病友別忍痛

提 醒你有病痛真的不能拖,中華乳癌病友協會針對乳癌病友做調查,發現台灣人真能忍,重度疼痛的病友中,竟然只有百分之36願意接受治療,往往拖過了黃金治療 期,反而必須要靠更多劑量的藥物才能治癒,呼籲大家,別一昧忍耐,也表示正常的鴉片類止痛藥物,只要正確使用,幾乎沒有上癮問題。

疼痛不是病,但是痛起來真的會要了你的命,別以為這樣用裡忍著過去就沒事了,有些通苦你還真不用往肚子裡吞,因為忍久了,小病都成了絕症,有一項針對癌友疼痛指數的調查發現,許多治療後產生副作用而感到疼痛的人,竟然只有有百分之36,願意接受止痛治療。

像是這位林小姐,就是最好的例子,痛成這樣地一時間她還想忍,還好最後掛了急診還是使用嗎啡來治療,其實只要正常的鴉片類止痛藥物,只要正確使用,幾乎沒有上癮問題,建癌友不要當忍者,痛苦就要解決,才能身心平衡,也會康復的比較快。

 

乳癌患好痛! 逾4成強忍

 

中國時報【廖珮妤╱台北報導】

罹癌不只心理痛苦,身體也很痛!乳癌病友協會調查發現,8成8患者治療期間有手腳刺痛、神經麻痺等不適,但民眾擔心使用止痛藥會成癮,高達42%選擇忍耐。醫師提醒,忍耐不是美德,舒緩疼痛也是治療的一環,正確服藥才能提升生活品質。

47歲林小姐3年前診斷出乳癌三期,化療期間手腳末梢神經像是有人拿針刺一般疼痛,她起初選擇痛苦忍耐,經嗎啡治療後,才有辦法正常生活。林小姐說,她時常跟其他姊妹分享抗痛經驗,鼓勵大家積極治療,但也曾有人潑冷水說她「怎麼這麼脆弱?痛都不能忍。」

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表示,8成8患者治療期間曾感覺疼痛,其中6成屬中重度以上,但選擇忍痛(42%)的人卻較尋求醫師協助(40%)來得 多;而感到重度疼痛的患者,即便求助醫師,也只有3成多願意服藥。顯示民眾對癌症痛覺仍有錯誤認知,許多病友覺得痛很正常、忍耐就好。

不少患者認為痛等於病重,就是沒藥醫了,事實上忍耐無助改善疾病,北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瑞坤說,疼痛和疾病程度不見得相關,改善疼痛與腫瘤治療一樣重要。通常疼痛控制愈好的患者,愈有治療腫瘤的意願。

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兼疼痛科主任謝宜哲表示,疼痛與呼吸、心跳、血壓、體溫等生理狀態,都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生命徵象」。根據疼痛處方原則,病患應以口服藥優先,以利醫師調整劑量。針對中重度以上癌症疼痛,則鴉片類藥物較有效,在醫師指示下,患者不須擔心上癮問題。

 

癌痛要忍耐? 醫:止痛治療品質佳

 

(健 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不忍則亂大謀,但癌症疼痛卻不是如此!最新調查發現,國內高達8成乳癌病友治療時曾經疼痛,但超過4成選擇隱忍。醫師指出, 不論任何期別的癌症,接受治療都可能產生程度不一的疼痛感,透過止痛藥物控制,可獲得更好的治療品質,也不用擔心傷身、上癮的問題。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今年8月,針對807名病友進行「乳癌病友疼痛問題」調查,結果發現,治療期間高達8成病友曾感到疼痛,超過6成是中度以上疼痛,4成選擇忍痛,而重度疼痛者僅3成6接受疼痛治療。該協會秘書長林葳婕指出,乳癌是十大癌症中,5年存活率為最高的癌症,更應重視治療的生活品質。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瑞坤表示,乳癌引起疼痛常見原因包括組織浸潤、神經壓迫、器官阻塞或骨轉移等,尤其術後會有淋巴水腫現象,放療、化療後,也常伴隨疼痛的問題;一旦發生疼痛,應立即就醫找出原因。

台灣疼痛醫學會常務理事、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兼疼痛科主任謝宜哲認為,癌症疼痛不能當成治療副作用忍耐或忽略,應主動告知,醫師會利用疼痛量評估表,選擇最適合的疼痛治療方式。

謝宜哲舉例,針對中重度以上癌症疼痛,鴉片類藥物為最有效的藥物,在正確用藥指示下,患者不需擔心上癮問題,根據研究顯示,鴉片類藥物治療成癮機率僅0.03%。他呼籲癌友,「有痛就要大聲說出來」,當疼痛獲得控制,才有更好的治療品質。

 

八成乳癌病患忍痛抗癌

 

不少乳癌患者在化療時嘗到前所未有的治療痛苦,有患者形容好像有人拿針不斷戳指甲縫一樣。

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兼疼痛科主任謝宜哲醫師表示,癌症疼痛不能當成副作用忍耐或忽略,應仔細評估後透過藥物正確治療。針對中重度以上癌症疼痛,鴉片類藥物為主要而且最有效的藥物,在正確用藥指示下,患者不需擔心上癮問題,可使用短、長效相同成份的藥物。

根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針對807位病友進行「乳癌病友疼痛問題」調查,發現在治療期高達8成(88%)不分癌症期別的病友經歷疼痛,其中超過6成是中度以上疼痛;在治療期前就經歷疼痛超過4成(41%)。

臺 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謝瑞坤醫師強調,國外研究發現,有1/4的癌末患者,在人生的終點仍伴隨著痛苦,乳癌引起疼痛常見原因可能是組織浸潤、神經 壓迫、器官阻塞或骨轉移等,特別是部份乳癌患者在手術後會有淋巴水腫現象(俗稱大象手),也是常見的疼痛問題;但由於每個人的治療狀況和方式不同,疼痛也 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時間或期間,因此不是到第四期才會有疼痛產生,一旦疼痛發生,就應該立即讓醫生評估原因,加以治療。

謝宜哲 醫師表示,常見的癌症疼痛類型包括「體感疼痛」、「內臟性疼痛」和「神經病變性疼痛」三大類,雖然疼痛是主觀的,但仍會針對病友進行不同方式的疼痛評估, 最常使用是透過0∼10分的疼痛量表,且依據WHO建議的止痛輕、中、重度三階段來進行控制,若疼痛達重度,即需使用像是嗎啡等強鴉片類藥物進行治療。鴉 片類藥物治療成癮機率僅0.03%,可說是微乎其微,目前衛福部亦開放鴉片類新藥物陸續上市,疼痛患者已有許多治療的機會。

 

44%乳癌病患忍痛抗癌 醫:止痛治療品質佳

arrow
arrow

    cancer8818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