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胰臟癌治療新武器,新劑型新藥打擊癌細胞

晚期胰臟癌治療新武器,新劑型新藥打擊癌細胞

▲成大醫院外科部教授沈延盛醫師(左)與國衛院癌研陳立宗所長(右)發布胰臟癌新藥研發成果。(圖/醫師提供)

糖尿病患者在面對血糖失控時,往往只會認為是病情控制不當所引起,卻忽略了這可能正是胰臟病變發出的警訊。一名年近60歲的糖尿病患者透過服藥長年維持病情穩定,卻突然無理由的血糖指數大亂,原先以為只是糖尿病的病情加劇,但經過換藥、加藥之後卻都無法有效穩定血糖,最後透過電腦斷層檢查才診斷出已罹患胰臟癌末期,不僅內分泌調節血糖失能,也錯失了及早治療控制的機會。

成大醫院外科部及臨床醫學研究部主任沈延盛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突然發生變化,除了考慮自身糖尿病惡化的可能性外,也要小心可能是胰臟相關病變引起的,必須要進行深入檢查。胰臟向來被稱為沉默的器官,由於位處後腹腔且躲在胃後,常與腸胃病灶混淆,是消化系統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環;此外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在診斷時被輕忽,產生不適或劇痛時,多已進入胰臟癌晚期。

胰臟癌的好發年齡分別位於50歲及70歲兩個年齡層,目前病因仍不明確,沈延盛醫師提到若是家族中患有胰臟癌或大腸癌、胃癌等相關腸胃道癌症病史的民眾,都屬於罹患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求診時可向醫師說明並討論。

沈延盛醫師指出,胰臟癌患者會因腫瘤位置反映不同症狀,但其症狀與其他疾病相似性甚高,位於胰臟頭頸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適及黃疸,若是後背部疼痛卻沒有造成行動困難,則應考量可能是胰尾、胰體區出現問題。

早期發現接受手術切除是胰臟癌治療最好的辦法,但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有將近8成的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難以接受手術治療;加上過去化學治療藥物欠缺二線用藥,若第一線標準治療藥物失效,患者便幾乎等同無藥可醫,進而降低病患積極尋求治療的動力,因此過去晚期胰臟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標準治療藥物後平均的存活壽命僅3至4個月。

所幸2015年10月已分別經台灣食藥署、美國FDA審查通過的胰臟癌二線新治療已經在台灣上市,透過微脂體技術包覆藥物,可穿透腫瘤周遭因腫瘤生長而擴大的血管孔壁進入腫瘤後直接釋放高濃度藥物,已證實可為第一線標準治療藥物失效後的轉移性胰臟癌患者顯著增加整體存活期。

沈延盛醫師指出,新藥的問世不僅讓原先停滯的胰臟癌治療重現新曙光,新的劑型也可有效降低原先藥品的副作用,讓患者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僅在治療階段更增信心,也更願意與醫師一起合作,積極接受治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胰臟癌 晚期
    全站熱搜

    cancer8818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