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確診乳癌診間大哭 醫師建議這樣做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醫師、我想多活久一點」在確診罹患乳癌時,具有護理背景的王小姐,在診間放聲大哭,待情緒稍微穩定後,這樣懇求著醫師,因為她還有個剛滿四歲的孩子,也想跟另一半攜手到老,歷經化療電療,以及局部切除手術、乳房重建手術,迄今已經一年多了,並未復發,而她慶幸在醫師的建議下,選擇了部分切除,重建後與昔日幾乎一模一樣,讓她仍然保有「真女人」

為了感謝主治醫師-台灣乳房醫學會前理事長、長庚醫院林口總院乳房外科教授陳訓徹的全力醫治,王小姐11日出席「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成立記者會」,大方分享親身經歷,她感性地說,現在能夠跟小朋友一起洗澡,與另一半親密相處,都須歸功於陳醫師的審慎評估與建議,幫她想到術後可能面對的問題,當初如果選擇了全切,她後半生可能都會籠罩在創傷陰影中,無法平復。

2017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CCO)一份最新研究報告結果顛覆了眾人對於乳癌治療的傳統觀念,「對於某些乳癌病友來說,部分切除的存活率,反而比全切除者來得高。」但可惜的是,國內乳癌治療迄今仍停留著較保守的作法,患者大都傾向全部切除,以求一勞永逸。

國健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四成零期乳癌患者選擇全切,六成部分保留,其中年齡、期別為影響切除範圍大小的兩大因素,50歲以下,部分保留比率較高,至於晚期患者則以全切居多,以50至69歲的第二期(2B)患者為例,全切比率超過七成,僅28.9%部分切除,全切比率均高於日本及歐美各國。 

儘管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許多乳癌患者不一定得切除全部乳房,但不少患者存有迷思,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中心陳達人教授表示,不少患者認為只要能活下去,切除乳房組織、拿掉腫瘤,這都是小事,活著比較重要,即使全切也沒關係。有些患者甚至以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為例,她甚至都還沒罹癌,只是為了避免罹患乳癌,就切除乳房,自己確定罹癌,還有什麼好考慮的,當然全切。

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 )為了預防乳癌的發生,進行預防性手術,切除乳房。

王小姐指出,前年10月確診罹癌後,對於選擇全切或部分切除,相當徬徨,一度猶疑不決,陳訓徹建議她,部分切除,但也有病友認為應該全切,才能一勞永逸,不用擔心復發。在醫師細心解說下,了解全切後可能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後,她做了部分切除,「相當高興,做了正確的選擇」。令人意外的是,當時勸她全切的病友在去年底走了,並非死於癌症復發,而是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陳訓徹指出,乳癌最新治療趨勢為「能留就留」,以林口長庚經驗為例,累積多年臨床數據發現,與全切者相較,部分切除患者的局部復發率並沒有較高,且整體復發率似乎還比較低。 

「決定全切或部分切除,腫瘤大小是絕對關鍵」陳訓徹說,乳癌病友不見得一定要選擇全切,除非腫瘤太大,或腫瘤數量超過兩顆以上。如果腫瘤小於三公分,建議部分切除。其次為淋巴感染情況,如果淋巴感染數量不多,則以部分切除為主。

陳訓徹強調,乳房保留手術並非只是將腫瘤切除乾淨即可,而是要慎選適宜的病人,透過術前、術中、術後影像定位,適當的切除,不太多、不太少,才能兼顧乳房外觀的保留。若腫瘤過大,則可經由腫瘤分子型態的評估,給予適宜的術前化學治療,腫瘤變小後,就能安全地實行保留手術,術後透過整形手術,保持外觀的完整,讓癌友揮別「假女人」的遺憾。     

陳達人指出,如果手術時,能將癌組織切除乾淨,保留正常乳房組織,搭配後續治療,安全性就跟全切一樣,臨床顯示,在安全性上並無顯著的差異。如果因為腫瘤位置與大小,導致術後乳房形狀怪異,才會建議進行全切,配合重建手術,以提高生活品質與自信心。

她確診乳癌診間大哭 醫師建議這樣做

arrow
arrow

    cancer8818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