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免疫療法併傳統療法 癌症治療新趨勢 無健保

治癌新趨勢 免疫療法抗五種癌有效

2017年06月29日22:00

一名75歲老翁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末期,估剩3個月壽命,老翁與家屬在醫師鼓勵下選擇使用癌症治療新起步的免疫療法,存活超過1年,且肺癌腫瘤未變大,但最終因其他感染致死;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表示,免疫療法在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和泌尿癌有療效,該院去年初開始採行免疫療法,目前已有近70例接受治療。奇美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說,免疫治療是「運用自身的免疫力來做癌症治療」,人體免疫系統能抵抗外來病毒,卻無法辨識、殺死癌細胞,故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抗體,恢復免疫細胞功能系統去攻擊腫瘤細胞。郭雨萱表示,免疫療法目前臨床運用最廣泛在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和泌尿癌,臨床試驗初步報告看來,幾乎腫瘤都有看到療效;若與肺癌化療相比,免疫療法的整體存活時間較長,有達到療效的患者中,近6成療效很持久,不會像化療很快產生抗藥性。郭雨萱強調,雖然免疫治療應會是未來癌症治療主力,但也非全然無缺點,例如仍是會有較晚發生的副作用,也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且目前無健保給付,治療費用相當昂貴;而目前臨床試驗已朝向免疫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化療或多種免疫治療合併在一起的方向前進。(李恩慈/台南報導)

奇美醫:免疫療法 剋癌均見療效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癌症免疫療法可合併傳統治療,目前臨床上廣泛運用於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及泌尿癌。奇美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表示,試驗初步報告幾乎所有腫瘤均有看到療效,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
郭雨萱表示,目前研發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非常多,然而台灣目前已經上市且廣泛使用的為殺手  T淋巴細胞變性  4(  CTLA-4)抗體,及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  1(  PD-1)抗體;這種抗體可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讓  T細胞恢復功能去攻擊腫瘤細胞。
她說,目前進行中的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初步看來,所有腫瘤幾乎都有看到療效,例如肺癌在經過起碼第一線的化學治療失效後,和標準化學治療相比,免疫療法的整體存活時間較長,更重要的是,在看到療效的那群病人中,有近  6成病人療效很持久,不像傳統化學治療一樣很快產生抗藥性。
郭雨萱說,雖然免疫治療看起來是未來癌症治療的主力,然也非全都是優點;免疫治療不是沒有副作用,相較之下常常發生較晚,且與引發自身免疫相關,例如腹瀉、內分泌系統失常及間質性肺炎等。相較於傳統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例如掉髮、惡心嘔吐、身體虛弱及血球低下等常常是立即性的,而且讓病人的生活品質低下。

「免疫療法」抗癌 讓免疫系統不再「河蟹」癌細胞

2017-06-29 23:20〔記者黃文瑜/台南報導〕「未來10年內治癒癌症將不再是口號!」癌症一直被認為是不治之症,目前治療癌症的方法主要有化療與標靶治療,但細胞終會產生抗藥性而繼續長大。直到近年「免疫治療法」被納入癌症治療方法,癌末病患使用該治療法,腫瘤縮小比例高達8成。

  • 癌症免疫治療法 提高癌未患者存活率。(記者黃文瑜攝) 癌症免疫治療法 提高癌未患者存活率。(記者黃文瑜攝)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指出,近年發現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偷偷與癌細胞「握手言和」,因免疫檢查點蛋白為避免發生過度的免疫反應,腫瘤細胞會強占檢查點蛋白,降低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因此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

目前臨床上運用最廣泛的有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以及泌尿癌。然而實際上,目前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初步報告看來,幾乎所有的腫瘤都有看到療效。以肺癌為例,在經過起碼第一線的化學治療失效後,和標準化學治療相比,免疫療法的整體存活時間較長,更重要的是,在看到療效的那群病人中,有近6成的病人療效很持久,不像傳統化學治療一樣很快產生抗藥性。

「不過免疫療法也非無缺點」,郭雨萱指出,免疫療法仍有副作用,只是通常發生時間較晚,如腹瀉及間質性肺炎,不會掉髮及噁心或是血球低下,另外食用類固醇的患者,不能使用免疫療法,並且目前價格昂貴,健保也尚未給付,對病人是一大負擔。不過未來10年隨著藥劑發展,搭配化療和標靶治療,醫生樂觀認為,治癒癌症不再是口號。

癌症剋星就在自己身上

2017年7月1日 下午7:16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南報導

上圖: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郭雨萱醫師

癌症已經連續33年登上國人十大死因榜首,一直以來,只要說到癌症,幾乎所有人就是聯想到『不治之症』四個字,幾乎每四個國人就有一個死於癌症。以往的治療,除了手術外,就是傳統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但是在臨床上,除了手術治療之外,其餘效果都不是很好,為了突破治療上的盲點,醫界在過去二十年來,在標靶藥物的積極研發基礎上,將免疫治療列為全世界最具突破性的發現。目前臨床上運用最廣泛的有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以及泌尿癌,使得癌症的治療在2013年因為免疫治療的加入,宣告開啟一個新世代。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醫師郭雨萱指出,在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的狀態下,人類的身體會將外來物如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判定為「異物」,而稱做T細胞的免疫細胞則會展開攻擊這些異物。但是人體免疫系統有所謂的免疫檢查點蛋白,扮演「踩煞車」的作用,避免身體對抗細菌、病毒等,發生過度的免疫反應,防止這些免疫細胞除了攻擊異常細胞外,而傷及人體的正常細胞。然而近幾年科學家才發現,原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不能殺死癌症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夠強或是無法辨識癌細胞,而是因為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私下偷偷與癌細胞握手言和了。

郭雨萱醫師表示,目前研發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非常的多,然而台灣目前已經上市且廣泛使用的為殺手T淋巴細胞變性4(簡稱CTLA-4)抗體以及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簡稱PD-1)抗體;這種抗體可以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讓T細胞恢復功能去攻擊腫瘤細胞。

目前臨床上運用最廣泛的有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以及泌尿癌。然而實際上,目前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初步報告看來,幾乎所有的腫瘤都有看到療效。以肺癌為例,在經過起碼第一線的化學治療失效後,和標準化學治療相比,免疫療法的整體存活時間較長,更重要的是,在看到療效的那群病人中,有近6成的病人療效很持久,不像傳統化學治療一樣很快產生抗藥性。

去(105)年歐洲癌症年會上更發表了針對初診斷晚期肺癌的最新臨床研究,在腫瘤標記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以下簡稱PD-L1)大於50%的晚期肺癌病人,當被判定為肺癌末期且立即給予免疫療法,相較於使用化療病人,腫瘤縮小比例可高達7到8成。治療1年後,無疾病惡化平均存活率可到48%,遠高於傳統化療的15%,且1年整體存活期高達70%,比起化療的54%有明顯進展。

郭雨萱醫師說,除了肺癌之外,頭頸癌在採用過標準第一線化學治療後無效的病人,使用免疫治療的存活時間也長於傳統第二線化學治療,而且療效更為持久。目前在大部份的臨床試驗都可以看到,似乎腫瘤標記PD-L1比例越高的病人,對於免疫治療的效果越佳,但是即便沒有腫瘤標記PD-L1的病人,仍有一部分對治療是有效的。換句話說,免疫治療是一種精準治療,然而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最精準的腫瘤標記。

雖然免疫治療看起來會是未來癌症治療的主力,然而他也不是全然都是優點而無缺點。首先以副作用來看,免疫治療不是沒有副作用,但是相較之下常常是發生的較晚,而且與引發自身免疫相關,如腹瀉、內分泌系統失常及間質性肺炎等等。相較於傳統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如掉髮、噁心嘔吐、身體虛弱及血球低下等常常是立即性的,而且讓病人的生活品質低下。

只是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比方說以肺癌為例,有腎絲球過濾率(簡稱EGFR)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簡稱ALK)突變的病人,其主力治療仍應以標靶治療為主,而非免疫治療,又比方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或是需要長期使用大量類固醇的病人,也不適合使用免疫療法。最後,目前免疫治療仍是相當昂貴的治療,健保也尚未給付,對大部份病人來說仍是一大負擔。

郭雨萱醫師強調,免疫治療仍屬於起步階段,反應率(以腫瘤大小變化當作其評估治療指標。臨床試驗中,反應率通常是指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的比率,反應率越高暗示著治療效果越好),在黑色素細胞瘤方面約50%、淋巴癌50%、肺癌20%、肝癌20%、乳癌10%,雖然已經贏過目前傳統治療,卻仍不夠讓人滿意。目前的臨床試驗已經朝向免疫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是多種免疫治療合併在一起的方向前進,另外,找尋精準的腫瘤標記來優化個人化治療也是未來研究的主軸之一。在免疫治療這個生力軍加入癌症治療後,相信接下來的十年,癌症的治療會突飛猛進,治癒癌症也將不會再是個空的口號。

免疫療法併傳統療法 治癌新方向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指出,癌症治療新起步-免疫療法可合併傳統治療,免疫療法現在臨床運用最廣泛有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及泌尿癌。

郭雨萱指出,癌症以往的治療,除了手術外,就是傳統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過去二十年來,標靶藥物的積極研發也讓癌症的治療更添生力軍。2013年科學界權威雜誌Science及Time雜誌,將免疫治療列為全世界最具突破性的發現。癌症的治療在2013年因為免疫治療的加入,宣告開啟一個新世代。

郭雨萱說明,過去科學界主要努力的方法,包括想辦法增強免疫力或是想辦法訓練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辨識癌細胞,然而近幾年科學家才發現,原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不能殺死癌症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夠強或是無法辨識癌細胞,而是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私下偷偷與癌細胞「握手言和」了。

在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狀態下,人體會將外來物如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判定為「異物」,而稱做T細胞的免疫細胞則會攻擊這些異物。但是人體免疫系統有所謂的免疫檢查點蛋白,扮演「踩煞車」的作用,避免過度的免疫反應;在攻擊異常細胞外,傷及人體的正常細胞。

郭雨萱表示,台灣目前已經上市且廣泛使用的為殺手T淋巴細胞變性4(CT-LA-4)抗體及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簡稱PD-1)抗體;可以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讓T細胞恢復功能去攻擊腫瘤細胞。

目前臨床上運用最廣泛的有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以及泌尿癌,和標準化學治療相比,免疫療法的整體存活時間較長,更重要的是病人療效很持久,不像傳統化學治療一樣很快產生抗藥性。

免疫療法攜手傳統治療 最新癌症治療雙拍檔

2017-07-0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抗癌免疫療法併傳統療法 癌症治療新趨勢 無健保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

    一直以來,只要說到癌症,幾乎所有人就是聯想到「不治之症」四個字。癌症也的確是國人近年來的死因第一位,幾乎每四個國人就有一個死於癌症。以往的治療,除了手術外,就是傳統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過去二十年來,標靶藥物的積極研發也讓癌症的治療更添生力軍。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恢復攻擊癌細胞

    在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的狀態下,人類的身體會將外來物如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判定為「異物」,而稱作T細胞的免疫細胞則會展開攻擊這些異物。但是人體免疫系統有所謂的免疫檢查點蛋白,扮演「踩煞車」的作用,避免身體對抗細菌、病毒等,發生過度的免疫反應,避免除了攻擊異常細胞外,而傷及人體的正常細胞。

    腫瘤細胞可強占這些免疫檢查點蛋白,利用它們壓抑人的免疫反應,降低免疫系統作戰能力。目前研發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非常的多,然而台灣目前已經上市且廣泛使用的為殺手T淋巴細胞變性4(cytotoxic T-lymphocyte protein 4,以下簡稱CTLA-4)抗體以及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death protein 1,以下簡稱PD-1)抗體;這種抗體可以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讓T細胞恢復功能去攻擊腫瘤細胞。

    原來是免疫細胞被「同化」助癌

    一般都知道,人體體內的免疫系統可以抵抗外來的病毒、細菌及寄生蟲,而癌症的產生與免疫力息息相關,但是究竟為何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殺死癌細胞一直是科學界想要解決的一大謎題。過去科學界主要努力的方法包括想辦法增強免疫力或是想辦法訓練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辨識癌細胞,然而近幾年科學家才發現,原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不能殺死癌症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夠強或是無法辨識癌細胞,而是因為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私下偷偷與癌細胞握手言和了。

    透過免疫治療 臨床看的到療效 

    雖然免疫治療看起來會是未來癌症治療的主力,然而也不是全然都是優點而無缺點。首先以副作用來看,免疫治療不是沒有副作用,但是相較之下常常是發生得較晚,而且與引發自身免疫相關,如腹瀉、內分泌系統失常及間質性肺炎等等。相較於傳統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如掉髮、噁心嘔吐、身體虛弱及血球低下等常常是立即性的,而且讓病人的生活品質低下。

    目前臨床上運用最廣泛的有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以及泌尿癌。然而實際上,目前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初步報告看來,幾乎所有的腫瘤都可以看到療效。

    免疫治療有限制 非人人都可以 

    其次是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比方說以肺癌為例,有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以下簡稱EGFR)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以下簡稱ALK)突變的病人,其主力治療仍應以標靶治療為主,而非免疫治療,又比方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或是需要長期使用大量類固醇的病人,也不適合使用免疫療法。最後,目前免疫治療仍是相當昂貴的治療,健保也尚未給付,對大部分病人來說仍是一大負擔。

    目前的臨床試驗已經朝向免疫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是多種免疫治療合併在一起的方向前進,另外,找尋精準的腫瘤標記來優化個人化治療也是未來研究的主軸之一。在免疫治療這個生力軍加入癌症治療後,相信接下來的十年,癌症的治療會突飛猛進,治癒癌症也將不會再是個空的口號。

  •  

arrow
arrow

    cancer8818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