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療提升精準醫療 戰勝肺癌 醫病攜手降低死亡率

提升精準醫療 醫病攜手戰勝肺癌

中央廣播電台張德厚2017年7月27日 上午11:27

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30年增長5.7倍,死亡率連續蟬聯各類癌症之冠。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肺癌學會等五大學會響應今年(2017年)世界抗癌日主題,今天(27日)提出「儘早發現」、「精準醫療」、「降低死亡」、「延長存活」、「醫病攜手」等5項期許,呼籲醫病攜手一同「戰勝肺癌」。

一名37歲男性因胸悶胸痛就診發現罹患肺癌第四期,已無法手術治療,患者歷經腦、骨等4次不同器官轉移及化療、標靶、電療、放療等各種治療方式,直到使用最新的免疫療法,才讓病情再次穩定,又有一線生機。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肺癌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死亡率高、存活率低,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30年增長5.7倍,平均不到57分鐘即有一人因肺癌死亡。要達成降低死亡率目標,除了早期發現,更應該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EGFR突變的肺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治療,其它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傳統化療優先。

王正旭指出,近年來新興免疫療法則對「非小細胞肺癌」中的「鱗狀上皮癌」及少部分「腺癌」有不錯的療效,相信未來免疫療法能取得更好的進展,提供肺癌患者更精準的醫療。王正旭:『(原音)免疫療法很有機會找到不適合使用標靶治療的不是小細胞癌的病人,透過更好的生物標記探索,可以找出哪一些的腫瘤如果在哪些生物標記上有哪一些異常的話,我們能夠期盼透過這樣的方式提供精準醫療。』

王正旭說,肺癌患者需要更多武器對抗疾病,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病理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等五大學會,響應今年(2017年)世界抗癌日主題「WE CAN. I CAN」,將於8月1日世界肺癌日在台北101大樓點下希望之燈,提出5個「WE CAN.」宣誓,包括:「儘早發現」、「精準醫療」、「降低死亡」、「延長存活」、「醫病攜手」,呼籲醫病攜手一同「戰勝肺癌」。

戰勝肺癌 癌友團體籲加強治療新武器

2017年07月27日13:21

一名37歲男性,因胸口悶痛,就診後發現已罹患肺癌第四期,已無法手術根治,歷經化療、標靶、電療、放療等各種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直到接受了最新的免疫療法,才讓病情回穩,找到一線生機;癌症希望基金會,今與台灣肺癌學會等五大學會等,響應今年世界抗癌日主題,提出「儘早發現」、「精準醫療」、「降低死亡」、「延長存活」、「醫病攜手」等5項期許,呼籲醫病攜手一同「戰勝肺癌」。收治這名男性患者的,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名患者確診後,先以化療為治療準則,但化療3年後發現轉移,標靶做不到半年也再轉移,經過放療、電療苦撐到新的免疫療法出現,才又有一線生機。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肺癌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此死亡率高,存活率低,要達成降低死亡率目標,除早期發現外,可配合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治療武器,目前針對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藥物治療,其它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傳統化療優先。王正旭指出,近年來最新的免疫療法應用於肺癌上,則發現對「非小細胞肺癌」中的「鱗狀上皮癌」及少部分「腺癌」有不錯的療效,相信未來能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醫療。王正旭說,肺癌患者需要更多武器對抗疾病,癌症希望基金會今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病理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等五大學會,針對今年世界抗癌日主題「WE CAN. I CAN」,提出5個「WE CAN.」宣誓,包括:「儘早發現」、「精準醫療」、「降低死亡」、「延長存活」、「醫病攜手」,呼籲重視肺癌高死亡率問題,一同「戰勝肺癌」,也將於8月1日世界肺癌日在台北101大樓點下希望之燈。(黃仲丘/台北報導)

戰勝肺癌! 醫病攜手降低死亡率

2017-07-28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 提升精準醫療 戰勝肺癌 醫病攜手降低死亡率

    五大學會、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呼籲民眾,多注意肺癌威脅。

    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三十年增長5.7倍,死亡率連續蟬聯十年之冠,換算下來,不到57分鐘就有一名肺癌患者死亡,且肺癌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為十大癌症中最低,到晚期更僅剩不到5%。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因為肺癌的特性就是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死亡率高」、「存活率低」;肺癌患者其實需要更多武器對抗疾病!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五大學會 響應世界肺癌日
    為了提醒民眾,多注意肺癌威脅。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病理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等五大學會共同響應UICC國際抗癌聯盟世界抗癌日主題,提出「戰勝肺癌 WE CAN. I CAN.」主軸,並於8/1世界肺癌日在台北101大樓點下希望之燈,提出五個「WE CAN.」宣誓,包括:「儘早發現」、「精準醫療」、「降低死亡」、「延長存活」、「醫病攜手」,一同戰勝肺癌!

    肺癌高風險族群 應定期檢查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何肇基醫師表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不易發現,但到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病人就可能產生呼吸困難,產生背痛、胸悶等症狀,存活率也會大幅降低,治療也更困難;因此呼籲有家族病史、抽菸或長期接觸空氣汙染、油煙、化學物質或是曾有肺結核等其它肺部慢性肺炎患者,應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針對癌細胞基因型 可量身打造適合療程
    「在發現罹患肺癌之後,最重要的即是進行病理型別的判斷!」台灣病理學會理事長賴瓊如醫師表示,肺癌包括「小細胞肺癌」、及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等「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國內肺癌約九成患者。目前已經可以針對患者癌細胞不同基因型態,選擇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等適合療程。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目前肺癌治療有許多武器可選擇,若要達成降低死亡率目標,除了早期發現,更應該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變的肺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治療為武器,其它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傳統化療優先,但突變病人和未突變病人比例相當,患者需要更多治療武器與肺癌抗戰。

    監控癌細胞基因型演變 以調整治療策略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由於癌細胞基因也會隨療程、病程演進而產生變化,因此患者接受治療後,有時還是得必須定期檢測癌細胞基因型,適時調整治療策略。

arrow
arrow

    cancer8818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