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榜首,其治療方式可分為全乳切除、切除病灶保留乳房後,於術後接受放射治療。大部分的乳癌病患都是身兼數職的職業婦女,動完手術還 需回到職場打拼,連續5~6週的放射治療加上舟車勞頓,換來的是更加憔悴的身心。近年乳癌放射治療進步神速,術中放射治療(IORT)大大縮短治療時間, 緩解因拒絕放射治療導致局部復發的情況。
病患負擔小 乳房樣貌完好
彰化基督教乳房中心副主任賴鴻文醫師表示,術中放射治療目前只限於早期乳癌,腫瘤小於2公分可保留乳房的病患,在手術中先切除病灶,再實施單次放 射。臨床實驗已證明其效果等同於傳統放射治療。彰基全方位乳房中心主任陳達人醫師表示,一般乳癌病患切除癌細胞後,還要歷經5至6次的放射,不只影響生活 也耗損體力。
另外,傳統放攝一星期至少5天,連續1個月,長期下來累積的劑量會讓皮膚產生紅、腫、黑的色變,甚至導致保留手術後的乳房外觀改變,也會間接影響心臟、肺部功能,因長期曝露在放射線中,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原本健康的細胞。
術中放射有條件 非人人適合
雖然,這個新療法是乳癌病患的一大福音,但卻不適用於每位病患。目前的技術只針對低危險族群的早期乳癌患者,同時,罹患的腫瘤必須小於兩公分,沒有 淋巴腺轉移,以及,術後病理檢查癌切除組織邊緣無癌細胞侵犯者才能考慮,賴鴻文表示,這只是臨床上的建議,實際上的狀況還是病患自身與醫生共同討論,才能 有定論。
【醫師小叮嚀】:
術中放射治療的確是早期乳癌患者的另一個新選擇,但目前健保並未給付術中放射治療,民眾需自費負擔,再者,此療法雖然可排除病友生活與身體上的困 擾,但根據目前臨床實驗的結果,年齡大於40的女性其治療效果較佳,因此,適用性並不廣泛,接受傳統放療的機率還是相當大,許多病友強烈排斥是因放療後胃 口和精神不如從前,認為是活受罪。
建議病友們盡量少量多餐,做輕度的運動,因為肌肉等於免疫力,肌肉越多,會越有體力,充足的體力可以有助撐過放療過程。切勿莫名的恐慌忌食,盡量達到食物多樣化,產生更多能量對抗病魔。
(健 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40多歲的王女士,因罹患乳癌而求診,經乳房核磁造影顯示其為單一病灶、小於2公分且沒有明顯淋巴轉移的早期乳癌,因此醫 師建議採取「乳房保留手術加術中電療」,也就是在切除乳癌病灶後、馬上在手術進行中加做放射線治療(電療),可免除傳統術後反覆到醫院進行電療的過程。
彰 化基督教醫院乳房中心副主任賴鴻文醫師表示,倘若早期乳癌腫瘤小於 2公分,且沒有淋巴轉移的話,只要進行術中單獨一次的放射線治療,初步臨床試驗的結果就與傳統的放射線治療相當,可說是乳癌治療的另一個進展。而案例中的 王女士剛好符合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同時於術中接受放射線治療的條件,於是便建議採取這種新型態的放射治療。
整個乳房保留手術加術中電療的過程約歷時3個小時,王女士術後恢復狀況也十分良好,2天後就出院返家,且出院隔天就到公司上班;對於術後身體恢復快、乳房外觀維持良好,而且不用連續5-6週到醫院接受傳統放射線治療,王女士感到十分滿意!
賴 鴻文醫師指出,傳統的術後放射線治療(電療)需要連續5-6週、每天(週一至週五)至放射腫瘤科進行放射治療;除了需要時常往返醫院外、對許多身為上班族 的女性也會造成工作困擾,且連續累積的劑量也容易造成皮膚紅、腫、甚至變黑。此外,全乳房照射也會對肺部及心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有時乳房保留後的外 型也可能因放射線治療而產生變形。
彰基全方位乳房中心主任陳達人醫師表示,術中放射治療的原理在於,乳癌局部復發最常見的位置是在原乳癌切 除部位附近1-2公分的地方,所以針對切除乳癌後的乳房周圍組織進行電療就可以減少大部分的復發。適用於腫瘤大小小於2公分,或不大於3公分、沒有淋巴腺 轉移、年紀大於45歲以上、不小於40歲、術後病理檢查癌切除組織邊緣無癌侵犯的患者身上。
不過,員生醫院院長暨彰基乳房外科陳守棟醫師也 強調,術中電療目前仍有許多瓶頸與缺點需要克服,倘若術中前哨淋巴有感染(轉移)、或術後正式病理報告發現淋巴有轉移、或手術腫瘤切除邊緣有陽性侵犯(殘 存癌組織)的患者,還是得接受傳統全乳房照射;且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患者如果選擇術中單一放療需要自費20-24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