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期肺腺癌抗藥性 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 有解

不怕抗藥性無藥可用!晚期肺癌治療新發現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拯救呼吸大作戰!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102年國人十大癌症報告中,肺癌發生人數位居第二,死亡率卻高於榜首的大腸癌。不 過,最近的醫學研究傳來好消息,晚期肺腺癌患者若出現抗藥性,可透過抽血檢驗肺癌基因類型,盡早選擇合適的標靶藥物,有助延長存活期。

根據國健署102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新增人數僅次於大腸癌,位居第2。根據國健署102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新增人數僅次於大腸癌,位居第2。

肺癌時鐘!每44.7分鐘新增1人

根據國健署102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新增人數僅次於大腸癌,位居第2,為1萬1751人,較101年增加59人,肺癌時鐘平均每44.7 分鐘就有1人罹病。值得注意的是,肺癌的死亡率25.3(單位:每10萬人口),遠高於肝癌24.2和腸癌14.9,躍居第1名,令人憂心。

拯救晚期肺腺癌!標靶藥物出現新進展

不過,目前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六屆歐洲肺癌年會(ELCC),對肺癌治療卻有新的發現和進展。與會的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附設醫院副院長、胸腔 外科醫師陳志毅表示,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而言,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為目前標準治療方案,然而,大約有9成的患者,使用EGFR標 靶藥物9至11個月後會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失敗。

國外研究發現,這些出現抗藥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若使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治療,66%患者的腫瘤縮小,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可延長至11 月。對患者與醫師而言,不僅原位腫瘤或轉移到其他器官的腫瘤獲得良好的控制,原本因腫瘤細胞出現抗藥性而惡化的症狀,包含咳喘、胸痛、胸水的情況也一併獲得控制。

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出席2016歐洲肺癌年會。(圖片提供/陳志毅教授)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出席2016歐洲肺癌年會。(圖片提供/陳志毅教授)

另一份研究指出,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做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第一線治療使用,約77%患者可預期腫瘤獲得良好的控制,無惡化存活期約19.3個月,存活期比其他一線標靶藥物增加將近1倍;如果後續再接上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推測有可能存活期更長。

使用新標靶藥物 先檢測癌症基因

需注意的是,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適用於T790M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患者,陳志毅教授表示,這類患者只要抽血檢測癌DNA,等待3至5天觀察該基因是否突變,一旦確認基因突變,即可考慮使用,不僅延長存活期,並保有優良的生活品質。

陳志毅教授指出,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去年已經在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獲准上市,成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出現抗藥性無藥可醫時新的延命希望。

研究發現 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有解

更新: 2016-04-15 6:37 PM  【大紀元2016年04月15日訊】(中央社台北15日電)
晚期肺腺癌患者做標靶治療可能產生抗藥性讓治療失敗,雖可接續使用其他藥物或化療但效果有限。研究發現,晚期肺腺癌抗藥性不再無藥可醫,透過抽血驗癌DNA可選對藥救命。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2013年國人最新10大癌症排行,前3大癌症分別為大腸癌、肺癌以及肝癌,三者人數都破萬,其中肺癌新增人數為1萬1751人,較2012年增加59人,肺癌時鐘平均每44.7分鐘就有一人罹病。

今天舉辦的歐洲肺癌年會有許多關於肺癌研究的討論,聚焦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研究進展及用於第一線治療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成效和安全性。

出席歐洲肺癌年會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接受越洋訪問時說,國外研究發現,使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做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第一線治療使用,有將近8成的患者腫瘤獲得控制,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將近20個月,存活期較其他一線標靶藥物增加近1倍。

他說,若後續再接上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推測有可能存活期更長,如果後續三期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此推測,很有可能會改寫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腺癌臨床治療標準。

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針對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是目前標準的治療方案,不過,陳志毅說,臨床約有9成患者,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11個月後產生抗藥性,常導致治療失敗。

他說,另一項全球大型研究也發現,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拿來治療出現抗藥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有將近7成的患者腫瘤縮小,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延長至11月。

不過,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適用於T790M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患者,病患要先檢測基因,一旦確認基因產生突變,才適合用藥。

陳志毅說,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去年已經在美國,歐盟以及日本上市,但目前台灣還沒有這款藥物,推測未來若引進台灣,應會作為晚期肺腺癌的第二線藥物。

晚期肺腺癌抗藥性 有救了

晚期肺腺癌患者做標靶治療可能產生抗藥性讓治療失敗,雖可接續使用其他藥物或化療但效果有限。研究發現,晚期肺腺癌抗藥性不再無藥可醫,透過抽血驗癌DNA可選對藥救命。

今天舉辦的歐洲肺癌年會有許多關於肺癌研究的討論,聚焦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研究進展及用於第一線治療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成效和安全性。

出席歐洲肺癌年會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接受越洋訪問時說,國外研究發現,使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做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第一線治療使用,有將近八成的患者腫瘤獲得控制,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將近二十個月,存活期較其他一線標靶藥物增加近一倍。

他說,若後續再接上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推測有可能存活期更長,如果後續三期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此推測,很有可能會改寫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腺癌臨床治療標準。

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針對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是目前標準的治療方案,不過,陳志毅說,臨床約有九成患者,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十一個月後產生抗藥性,常導致治療失敗。

他說,另一項全球大型研究也發現,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拿來治療出現抗藥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有將近七成的患者腫瘤縮小,疾病無惡化 存活期也延長至11月。不過,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適用於T七九○M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患者,病患要先檢測基因,一旦確認基因產生突變,才適合用藥。

有解!研究:晚期肺腺癌抗藥性 不再無藥可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國肺癌人數節節升高,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2013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肺癌以及肝癌,分居發生率前三 名。雖然肺癌發生率位居第二名,但值得注意的是,肺癌的死亡率25.3,遠高於肝癌24.2和腸癌14.9,躍居第一名!歸咎原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在服用標 靶藥物後,可能產生抗藥性讓治療失敗。但好消息是,研究發現,晚期肺腺癌抗藥性不再無藥可醫,透過抽血驗癌DNA,可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續命。

上周舉辦的的歐洲肺癌年會,討論聚焦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研究進展及用於第一線治療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成效 和安全性。而有出席歐洲肺癌年會的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強調,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而言,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 為目前標準治療方案。

然而,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後產生抗藥性,常常是治療失敗的原因之一,大約有九成的患者,用藥9至11個月後出現抗藥性,這是因為癌細胞透過突變和改變生長方式來產生抗藥性,目前這些患者可以接續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或化療治療,但治療效果有限!

因此,今年歐洲肺癌年會最令人訝異的研究,就是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做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第一線治療使用,受試的60名患者中,有近八成的患者可預期腫瘤獲得良好的控制,值得注意的為無惡化存活期19.3個月!存活期較其他一線標靶藥物增加將近1倍。

此外,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針對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是目前標準的治療方案,但陳志毅說,臨床約有9成患者,使用EGFR標 靶藥物治療11個月後產生抗藥性,常導致治療失敗。他也提道,另一項研究也發現,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拿來治療出現抗藥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 癌,有將近7成的患者腫瘤縮小,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延長至11月。

但要注意的是,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適用於T790M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患者,病患需先檢測基因,一旦確認基因產生突變,才適合用 藥。陳志毅也說,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去年已經在美國,歐盟及日本上市,但目前台灣還沒有此藥物,推測未來若引進,應會作為晚期肺腺癌的第二線藥 物,給患者延命希望。

第三代標靶藥 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治療有救

歐洲肺癌年會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晚期肺腺癌抗藥性不再無藥可醫,透過抽血驗癌DNA可更精準選對標靶藥。

出席瑞士日內瓦歐洲肺癌年會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說,國外研究發現,使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做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第一線治療使 用,不僅有將近八成的患者腫瘤獲得控制,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將近二十個月,存活期較其他一線標靶藥物增加將近1倍,如果後續再接上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推測有 可能存活期更長,如果後續的三期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此推測,很有可能會改寫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腺癌標臨床治療標準。

此外,陳志毅表 示,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針對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是目前標準的治療方案,不過,臨床約有九成患者,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11 個月後產生抗藥性,常導致治療失敗。因此,另一項全球大型研究(AURA)也發現,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拿來治療出現抗藥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 癌,有將近七成的患者腫瘤縮小,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延長至11月。

陳志毅說,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適用於T790M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患者,病患只要檢測基因,72小時就可以知道體內基因是否突變,一旦確認基因產生突變,就適合用新標靶藥爭取生機。

陳 志毅強調,該研究對患者與醫師而言,不止原位腫瘤或轉移到其他器官的腫瘤獲得良好的控制,原本因腫瘤細胞出現抗藥而惡化的症狀,包含咳喘、胸痛、胸水的情 況也一併獲得控制,不僅延長存活期,更保有優良的生活品質,而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去年已經在美國,歐盟以及日本,以加速批准的方式迅速獲准上市, 成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出現抗藥性無藥可醫時的新延命希望。

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

晚期肺腺癌抗藥性 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 有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ncer881881 的頭像
    cancer881881

    抗癌新知加油站-抗癌新知同學會-抗癌新聞-攜手抗癌迎向未來-化療副作用

    cancer8818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