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3日電)胰臟癌病患大多數活不過2年,今年6月起,健保給付口服化療藥,減輕患者負擔,抗癌4.5年的林俊男今天告訴「學弟妹們」不要輕言放棄。
林俊男5年前有腹痛、背痛症狀,以為吃太撐,就醫的診所診斷為腸躁症,在醫院進一步檢查出胰臟癌。理工背景的他沒有陷入「為何是我」、「不菸不酒,作息規律,為何罹癌」的糾結,馬上開刀及化療,去年中復發轉移到肺,再度治療。
主治林俊男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科醫師李重賓指出,胰臟位於腹腔深處,健檢不易發現胰臟長癌,腹腔超音波有時無法檢出,驗血檢查CA199腫瘤標記也不準;一般來說,抽菸、喝酒、男性、慢性胰臟炎、糖尿病的人有較高的風險。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士弘指出,林俊男比較幸運,發現得早大多數的胰臟癌病人存活20到24個月,存活5年者,100個裡面只有2個,癥結在於6成患者發現罹癌時已屬晚期,胰臟癌細胞的特性是高侵襲性,即使手術切除後化療,轉移殘存的癌細胞1年後就會復發癌症。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醫務科主任趙毅說,胰臟癌注射針劑化療藥,近20年來就是1種,直到今年6月起,口服化療藥列入健保給付,療效一樣好,副作用比較低,抗癌武器多了一種。
林俊男主動要求出席今天的記者會,他說,注射化療藥要上醫院,1年會有100多天被綁住,出國不方便,口服化療藥物比較方便,在健保未給付時,也許病人花不起每個月3萬元藥錢,曾有病人向醫師討價還價,「要吃7天的藥,可不可以改成吃3天」。
身為胰臟癌的抗癌學長,他表示,家人的支持很重要,生病時更要珍惜當下,林俊男說:「沒有太太,就沒有我」,他寫下願望清單,包括跟太太去爬山、養一隻狗、去美國參加小兒的大學畢業典禮等,還沒有完成的是:大兒子結婚、抱孫子。
口服化療納健保 胰臟癌患者福音
中華日報 – 2014年6月3日 下午10:45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今年 6月起,口服化療開始納入健保給付,突破 17年來晚期胰臟癌患者只能使用針劑化療的治療困境,為全台近千名晚期胰臟癌患者帶來治療新福音。
55歲病友林先生,平時不菸不酒、作息規律, 5年前,肚子痛曾被誤診為腸躁症,最後確診為胰臟癌。林先生說,口服化療有了新選擇,從 6月 1日起健保給付,這項政策不僅減輕了許多家庭的經濟壓力,也帶給病友更多的方便及希望。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楊士弘醫師表示,胰臟癌是惡性腫瘤中,最具侵襲性的一種,因為胰臟位處臟器深處,胰臟癌早期發生時臨床症狀不易察覺, 60%患者確診時已出現轉移。
據統計指出,晚期胰臟癌平均存活期為 4.5個月,僅約 2成患者可存活超過一年,五年存活期僅 2%,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堪稱癌症中的「大內高手」。
楊士弘指出,相較於其他癌症,如肺癌、乳癌等,胰臟癌研究經費低, 40年來存活率幾乎無顯著提升,自 1996年出現針劑化療,一直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他進一步表示, 17年來,晚期胰臟癌治療,始終無法找到更佳的治療可能,直到 2013年 5月,口服化療藥物發表完整研究報告,帶來胰臟癌治療的新突破。 2013年 8月台灣隨即通過此口服化療晚期胰臟癌治療適應症。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務科趙毅主任表示,根據 2013年 GEST Study日本台灣跨國合作臨床實驗,在 834名不可接受手術切除的胰臟癌病患中,隨機分為三組,分別以針劑化療、口服化療,以及針劑加上口服的合併治療,進行治療成果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傳統針劑化療與口服化療相比,無論在整體存活期或是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兩者效果相當。在整體反應率,口服化療 (21%)優於針劑治療 (13%)。整體而言,口服化療方便性較受到患者青睞。
楊士弘呼籲,即使胰臟癌有 85%被發現時都是在晚期,但癌友千萬不要放棄治療,像林生先與癌共處4年多的病人不少,還有癌友罹患胰臟癌已6年多,請相信醫療團隊配合治療。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胰臟癌雖不易診斷,還是要定期接受超音波健檢才能及早發現。」北榮腫瘤醫務科主任趙毅3日出席衛教宣導時表示,民眾若出現腹 痛症狀逾2週,最好接受胃鏡檢查以釐清是消化道潰瘍或胰臟癌。台大腫瘤部主治醫師楊士弘指出,醫界普遍認為胰臟癌症狀出現才就醫「已太遲」,因此若體重莫 名減輕或突現糖尿病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1年時全台有1千8百名胰臟癌患者,死於胰臟癌的則有1千6百人,即便透 過最有效的手術治療,仍只有2成患者存活逾1年;楊士弘解釋,該疾病死亡率高,係因胰臟直接影響血糖調節及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癌細胞又很容易擴散至附近 的胃、腸、肝、脾等部位。另一方面,當皮膚或眼白處出現胰臟癌典型的黃疸症狀時,常已進入晚期,治療效果自然不佳。
「胰臟癌化的部位不同,症狀也略有差異,」趙毅分析,胰臟後半段癌化會出現莫名的糖尿病、腹瀉及體重減輕等情形,前半段出問題則可能出現黃疸及類似潰瘍的疼痛感,患者往往自行服用成藥,延誤就醫時機;他強調,若腹痛超過2週未獲改善,一定要到大醫院做胃鏡及超音波檢查。
除 少數基因突變、家族病史或慢性胰臟炎患者,胰臟癌多無跡可尋;楊士弘表示,部分醫界人士鼓吹抽血檢驗所謂的胰臟癌指數,僅能評估胰臟癌患者接受治療後的狀 況,尚未證實可作為篩檢罹癌與否的指標,目前超音波仍是診斷胰臟癌的主要工具,但由於後半段胰臟被胃、腸「擋住」,因此部分患者會需要動用內視鏡搭配超音 波來診斷。
胰臟癌自1996年起有化療針劑可供治療,但多年來新藥、療法研發停滯不前,直到去年才有公認較理想的口服藥物上市;北榮腸胃科主治醫師李重賓指出,針劑化療需耗時1天,健保自6月起給付口服化療藥用於治療已轉移的晚期胰臟癌後,可簡化療程,並減少藥費支出。
主持該口服藥台灣臨床試驗的趙毅表示,口服藥療效與針劑差不多,主要是提高患者使用便利性,並減少針劑造成的血球減少及肝指數上升等副作用,但對消化系統略具毒性,部分患者會出現厭食或腹瀉等症狀,此外該藥物透過腎臟代謝,因此腎臟病患者也不能服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