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政府積極推動「安寧緩和醫療」,但仍有近4成民眾認為,安寧療護是消極的「等死」。醫師指出,安寧緩和醫療並非消極地「等死」或「放棄治療」,而是尊重臨終病人自主權,免除末期病人不必要的急救處置,以確保病患的醫療權利並維護其生命尊嚴。
安寧療護是一個高度專業的領域,需要多種專業人士共同參與。
據國民健康署的一項委託調查顯示,有56.5%的癌末病人、78.0%的家屬聽過安寧療護,但是僅有46.2%的癌末病人、61.6%的家屬可以「正確認知安靈療護」,另有39.3%的病人、28.5%的家屬認為安寧療護是消極的「等死」。
亞東醫院林芳郁(如圖)為馨寧病房揭牌活動致詞。(攝影/記者張世傑)
台灣安寧照護 亞洲第一
亞東醫院林芳郁院長指出,政府推動安寧療護政策多年,一路走來,深受國際所矚目。根據「世界安寧療護聯盟」調查,台灣安寧照護評比世界排名第六,亞洲則高居第一位,獲勝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尖端硬體設施,而是在於人文醫療關懷及對生命尊重的軟實力。
安寧緩和療護 肯定生命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強調,所謂「安寧緩和療護」是指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生理、心理及靈性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以增進其生活品質。也就是說,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是肯定生命,視死亡為自然過程,不提早也不延後死亡。
亞東醫院成立「馨寧病房」醫師陳志道(如圖)強調,面對末期病患,家屬與醫護人員都要學習生命課程。(攝影/記者張世傑)
而入住「馨寧病房」,須經由醫師認定,病患所罹患的「癌症」、「運動神經元」、「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其他大腦變質」、「心臟衰 竭」、「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肺部其他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及「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之末期病 人,其生命期約餘6個月。
患者與家人須了解安寧療護的治療是症狀緩解性或支持性治療,病患或親友願意共同參與照顧並同意接受安寧照顧。例如,當病患的病程到達生命的終點時,病患及家屬同意放棄心肺復甦術(CPR),讓病人以舒適尊嚴的方式離開人間。
事實上,安寧療護是一個高度專業的領域,需要多種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安寧病房的團隊,包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營養師、宗教師、藝術治 療師、志工等等。儘管醫療科技再發達,醫療仍有極限之處,在用盡各種治療方式後,病人似乎仍回天乏術時,如何讓末期病人有尊嚴的「一路好走」是家屬與醫護 人員都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伴末期病患安詳度餘生 亞東醫院馨寧病房啟用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亞東醫院「馨寧病房」今天舉行揭牌儀式,由專業團隊陪伴末期病患安詳、舒服走完人生最終程。去年9月因大腸癌逝世的「阿嬌姐」,生前渴望成為馨寧病房第1位病人,雖等不及完工,但捐出積蓄99萬元,成立安寧照顧基金,嘉惠更多弱勢末期病人。
護理長李佳諭指出,「馨寧病房」提供24小時安寧照顧,一對一服務,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及社工,陪伴末期患 者談心、按摩,並提供洗澡機,空間規劃交誼廳、靈性關懷室、空中花園等設施,讓病患及家屬在明亮溫暖的環境中,得到舒適照顧,滿床為15床,目前暫開10 床,包括雙人、單人及健保床位。
社工師王怡人說,「阿嬌姐」去年4月確診大腸癌第4期,第一次住院治療2星期,第2次住院長達3個月,9月離開人世,享年59歲,多年來阿嬌姐一個人獨立生活,得知自己癌末,努力克服恐懼,非常勇敢,只希望身後和父親葬在一起。
王怡人轉述,「阿嬌姐」得知將成立馨寧病房,不斷詢問何時完工,盼成為首位入住病人,雖然心願未了,卻捐贈99萬元積蓄,嘉惠其他末期病人,將小愛化大愛。未來這筆基金將用於補助弱勢患者車資、舉辦關懷活動等。
留言列表